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融入抗美援朝精神,不仅能丰富课程的思政内涵,还能为学生提供独特的价值导向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。
一、战略眼光与目标规划
抗美援朝战争中,决策者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,精准规划作战目标。管理会计同样强调企业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长期目标。在课程中,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如何像志愿军制定战略一样,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优势,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。例如,结合大庆精神、鞍钢宪法、邯钢经验、华为基本法以及宝钢、阿里巴巴等众多优秀企业的实践,梳理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,总结中国企业实践(结合建国初期抗美援朝为国家基础建设的作用)对建设中国管理会计体系的贡献,坚定四个自信。
二、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
战争时期,物资匮乏,志愿军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。这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和资源分配理念一致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,让学生了解企业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,如合理安排生产流程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资源利用率等。对比志愿军在艰苦条件下精打细算、物尽其用的做法,加深学生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理解。
三、创新精神与应对挑战
志愿军在战争中不断创新战术,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。管理会计也需要不断创新方法和技术,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。引导学生关注管理会计领域的前沿动态,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勇于创新。例如,探讨如何运用新技术进行成本分析和预算管理,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竞争力。
通过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管理会计课程,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,汲取精神力量,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会计人才。